发布时间:2020-12-04来源:编辑:点击: 次
生活中,许多平凡人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,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叠加在一起,汇聚成大爱。从他们身上,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,因为他们,江南变得更加温暖。10月30日,“美好创造江南之寻找江南力量”活动举行颁奖仪式,十大“江南力量”人物尘埃落定,这群默默为群众做实事,为城市美好生活建设付出力量的人,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。
今天,我们一起来看看莫丽英的故事。
1.5米的个头,清爽的短发,在各项公益活动中都能见到的面孔,这是莫丽英给人的印象。然而就是看起来如此平凡的她,用自己的善举,温暖了需要帮助的人,她也因此成为十大“江南力量”人物。10月28日,在南宁市江南区举办的“南宁市第七届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活动”现场,莫丽英又带着她的爱心团队成员来做志愿服务了。这是她开展志愿工作的一个缩影,而不为人知的是,她每天还要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企业、处理求助的信息,以及组织策划各类志愿活动等。忙着帮人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。
爱心溯源小善举汇成大爱
1996年,下岗待业、生活拮据是莫丽英生活里的一道坎。幸运的是,她下岗后得到政府的帮助。在政府组织的培训班里学精理发手艺后,她在江南区平西一支路开了一家“大众理发店”,这成了支撑她们家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,也成为她帮助别人的起点。1997年,莫丽英将“大众理发店”正式改名为“爱心理发屋”,并在理发店免费为小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理发,至今没有间断过。一把剪刀,一把梳子,一身围兜,是莫丽英工作的必备装备。
1997年,莫丽英从江南电影院宿舍搬到了平西村,成为独居百岁老人玉阿婆的邻居,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。邻居好当,但照顾老人的活却不好做,这份爱心也常常不被理解。“那时候好些人说我是奔着分房产去的,可我哪里想这么多,我只知道玉阿婆需要人照顾,我得帮她。”莫丽英这一帮,就是6年,直至玉阿婆离世。此后,她又持续悉心照料了刘桂英老人和孤寡老人刘联江,直至老人们离世。
▲资料图
对莫丽英来说,“搬家”已经是她习以为常的事,不是她搬到老人家里,就是老人搬到她的家里住。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她的真诚举动,慢慢地对莫丽英的看法发生了改变——从最初的质疑到理解最后到敬佩。而莫丽英对德行善举的坚持一直没有改变,她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把小善举汇聚成了大爱心,到现在已有24年。
爱心扩散公益行不断壮大
常年从事剪发工作,莫丽英落下了肩周炎等疾病。今年7月初,她因为手实在抬不起来、没有力气,才前往医院看病,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治疗了10天。“没事!不是什么大问题,就是‘职业病’,住院后好多了,就是还不能长时间工作,剪发久一点就会酸痛。”莫丽英乐呵呵地说。
这些年来莫丽英以“爱心理发屋”为依托,成立爱心小分队,2013年还将小分队发展为“爱心驿站”,如今,莫丽英拥有了自己的爱心公益团队“丽英爱心协会”,协会共有500余人。莫丽英常说:“我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,渡过难关,自己也要学会感恩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”
莫丽英的爱心举动一直为人称道,她爱心团队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,这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联系莫丽英,和“丽英爱心协会”一起举办多场活动。
爱心延续助老助残又助学
莫丽英从自己为困难人员免费理发开始,到组织“爱心驿站”免费培训100多名理发师,在24年时间里,她带团队为特殊人群和老人免费理发30万人次。现在,“丽英爱心协会”常年活跃于江南区甚至南宁市的各个地方,开展或参与各类公益活动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莫丽英带领团队到社区开展清洁行动,上门帮扶特困人员,为老人和特困户送去米面油鸡蛋等,帮病重的居民联系医院并送他们去就医。2月中下旬起,莫丽英陆续为战斗在一线的200多名医护人员、公安人员义务理发,复工复产后她又走进工厂企业为员工义务理发,共免费服务了700多人次。创城工作开始后,莫丽英忍着脚骨折伤痛,带领志愿者走进十几个社区免费理发、清扫杂物等,为创城贡献一份力量。
2020年10月31日《南宁晚报》第6版